2025年5月8日,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謝國雄教授於福智佛教學院舉行了一場題為「四位一體的社會學研究與我」的講座。此次講座探討謝教授所提出的社會學研究架構,即「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四位一體的整合方法,並且結合福智佛教學院與佛法應用研究所的發展願景。
謝教授強調,好的社會學研究必須涵蓋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四個面向,彼此緊密聯繫。技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實踐,包括如何進入田野、觀察紀錄及資料分析;基本議題則涉及社會秩序形成、個體與社會機構的互動及社會為何難以改變等深層問題;認識論關注研究者與行動者如何理解社會現象,及其互動關係;而存在感則強調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終極關懷,如追求公平正義、社會對話或改變現狀。
講座中,謝教授以生動的田野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將四個面向整合運用在研究中。他強調研究並非只是資料蒐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研究過程中的深層互動意義。
同學提問整理:
- 一位同學詢問初步研究者如何踏入四位一體的研究法。謝教授回應,初學者應從實際經驗出發,逐步將個人生命經驗與研究相結合,才能有效深入。
- 有同學提出田野調查中,如何避免過度融入而失去研究中立性。謝教授建議可透過「參與客體化」的技巧,即參與後進行反思與討論,保持研究客觀。
- 如亨法師詢問社會學研究如何真正回饋社會、改變現狀。謝教授回答,研究的貢獻不僅僅是改變政策,更在於促進社會對話,揭穿刻板印象,讓第一線人員改變認知與行動。
- 有同學問及如何從哲學或人類學角度選擇進入社會學。謝教授解釋他選擇社會學的原因,是因為希望更直接貼近現實社會,而非僅限於抽象的思辨。
- 有同學提到如何處理田野調查時的價值衝突。謝教授指出,應隨時保持開放態度,反思自己的價值立場,承認可能的錯誤,從而真實理解對方。
- 一位同學提出如何將佛法理念與社會學研究進行連結。謝教授認為這是福智佛教學院的重要挑戰,鼓勵同學將佛法的抽象教義透過具體實踐與研究進行整合,形成深刻且有意義的社會學研究。
最後,副校長曾旭正老師提出希望謝教授未來能持續提供相關課程與工作坊,協助學生在研究與佛法實踐之間找到有效的連結與方法,謝教授欣然接受此邀請。此次講座提供了學生們明確的研究方向與具體的實踐指引,獲得熱烈迴響與高度評價。